同理心與安全感,幫助孩子適應手足新成員的加入。寧寧老師。諮商心理師的隨手筆記
跟孩子一起迎接家裡即將到來的新成員,是很開心事情呢
大多數的家庭一開始都會引導孩子,有新成員要加入我們,是一件充滿祝福與值得期待的事情
但是,對於大寶來說,要面對新成員的加入,本來習慣的家庭組成即將改變,父母及家族的關注重心轉移.....等,他們的心理必定產生一些波動,家長一定要能夠細心、細膩的留意,幫助大寶適應
我很常遇到家長跟我諮詢大寶的情緒及行為問題,這些情緒及行為問題,有一部分是源自於對弟弟妹妹的加入,使得他們產生不適應。最常見的就是「退化」行為,孩子會突然的愛哭鬧、耍脾氣、做一些惹惱父母的事情以求關注...等
迎接弟弟妹妹的出生,孩子在心中最怕的就是「媽媽/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?」。可能「被遺棄」的恐懼,會從知道有二寶或三寶之後開始在心中擴大。尤其當他們實際觀察到「媽媽/爸爸,因為忙於照顧二寶,而無法像以前那樣,一心一意的注意自己」時,他們心中的不安疑問,會自動地成為真實。對幼兒來說,這樣的情緒與信念,若沒有機會被接納安撫,他們通常會出現「類叛逆」或者「退化」,來引發來引發父母的關注。而退化行為與情緒失控的程度,則是因人而異。因此,家長需要深度的同理和保證給孩子安全感,幫助大寶不會那麼害怕與恐懼,也能減少爭風吃醋的情況,或「希望弟弟妹妹消失」的負面念頭
除此之外,爸爸媽媽也要注意,「孩子準備好當哥哥姊姊了嗎?」。切忌以「你已經是哥哥姊姊之名,要求禮讓弟妹」,或者不讓孩子有表達情緒的空間。也要留意,賦予大寶「你也要一起照顧弟弟妹妹,你好棒」的任務,必須是大寶發自內心想要這麼做,否則,強迫孩子承擔兄姐的責任,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不適應,並且壓抑內在真實的情緒,我就遇過一個例子,大寶會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,偷偷欺負還是小嬰兒的弟弟妹妹,被發現之後,被大人修理的很慘,後續也產生更多退化行為,以求大人關注
孩子在準備好成為哥哥姐姐之前,需要「先成為他自己」。而成為他自己的過程,爸爸媽媽一樣要關注與陪伴在他們身邊
除了家長的態度要對之外,平常也不要忘了給予大寶他本來就有的「足夠的擁抱、陪伴、關注與愛」,給孩子滿滿的愛,我們不一定是把時間全部都給他們,因為我們有太多的事情了。而是「陪伴孩子的時候,不管時間多久,父母當下都是專注和享受的」
父母引導大寶,讓他們持續在「當爸爸媽媽的寶貝」中有足夠的安全感。在平衡照顧小寶及陪伴大寶上,我會建議家長,二寶出生之後,大寶相對的關注變少,他們反而更需要被「完整的關注」。在二寶不在時,被爸爸或媽媽,尤其是媽媽,「完完整整的陪伴」,讓他們可以「完全的擁有媽媽」。最好是可以固定安排陪伴時間,譬如一週2-3天一個時段2-3個小時,讓大寶能夠「完整」的擁有他在意的父母親。每一個陪伴的當下,要做什麼都可以,一起玩、上一堂課、一起吃一頓飯、看書、唱歌、或者看電影....等都可以。如此,讓大寶感覺到,好像回到過去被爸爸媽媽一心一意關注的狀態中,大寶心中會持續滿足安全感,讓大寶持續能了解「我不會失去/我不會被放棄」是一個不合理信念,也會減少「弟弟妹妹搶走媽媽爸爸」的失落與競爭感,退化及「類叛逆」行為也會減少。相對的,孩子也會朝向長大與獨立的路上走
當我們遇到孩子出現情緒,或者與我們期待不同的行為時,要先了解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、這些行為背後的需求是什麼,大多數的「不聽話行為」,都是為了得到關注,這個情形跟青少年很像。我們要先相信孩子絕對不是故意的,而是某些情緒、需求沒能被滿足。此時,好好瞭解孩子,和孩子在一起,與他們連結,賦予足夠的安全感,對孩子來說,才能幫助他們面對調整不適切行為到適當行為
我非常鼓勵大家,當遇到大寶適應二寶問題的時候,大家可以跟大寶(尤其是表達能力已經很好的大寶)連結,好好理解他們,專心地聆聽他們。我們面對大寶的情緒及「退化行為」,一定要能夠先同理孩子,並接納他們的感受與行為,了解孩子們的內心感受與想法,與他們討論及溝通,如何一起合作解決,滿足內心的需求
我曾經遇到一個例子,一位媽媽找我諮詢,因為比較多的時間需要照顧二寶,家中大寶出現了一些情緒問題,表現出退化行為,本來事情可以用說的,卻常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。我評估這個大寶的年紀是可以表達自己的狀況,因此建議媽媽,在跟孩子單獨相處的狀況之下,專心、溫和地聆聽孩子的需求,引導孩子說出內在的情緒,以及孩子希望媽媽怎麼做,他的心情會好點。於是媽媽依我的建議,了解到孩子對於媽媽要花較多時間照顧二寶,他覺得有些難過,而這個孩子的一個期待,僅僅只是希望媽媽專心的陪他玩他喜歡的遊戲。媽媽除了發現原來是可以跟孩子這樣互動,了解孩子之外,也在了解到孩子的感受與期待之後,對孩子有更多的好奇,問到孩子最後還很害羞的說,媽媽別再問了拉~
在聆聽當中,大寶感受到,家長是在乎、關注他們的,往往大寶也很願意把心情告訴我們,並跟我們討論他需要大人怎麼做,幫助他們在面對「爸媽還愛我嗎?我的愛被搶走、我會不會被遺棄...」等焦慮、不安、恐懼、害怕等情緒與想法中,感受到正面的情感經驗,而慢慢學會自我安撫,和了解自己的恐懼是正常的
在我聽到媽媽給我的回饋之後,覺得很感動。後來,這個孩子的退化行為有改善。我相信是因為媽媽有調整了陪伴的方式,更重要的是,孩子被關注到,感受到被在乎、被愛。當我們願意了解孩子時,孩子也願意與我們分享他們內在的聲音,我們就能產生連結,就能夠一起解決與面對問題
一般來說,家裡有新成員加入時,大寶的年紀多數是可以對話和溝通的。我們不強迫大寶說得好,但可以就他們當前的發
展,讓他們練習將心裡面的感受說出來
另外,其實不一定是因為有了二寶,大寶才會退化。3-4歲的孩子本身就有一個發展特徵:「退化」行為,我女兒蜜亞醬3歲之後,也出現了退化行為和分離焦慮,她有時候可以成熟、穩重的像個小大人,有時候又像個小寶寶一樣,前額葉失去功能,會任性、哭鬧、做一些讓媽媽生氣的事情。我後來做了一個調整,就是我把一些時間挪出來陪伴蜜亞醬,跟她在一起的時候,專注專心,非必要不使用手機。當我們需要調整的時候,我也會專注認真的聆聽她、同理她,並與她討論事情,溝通無法立刻滿足的慾望如何解決。我發現,蜜亞醬的退化行為在很短的時間內漸漸不見了。取而代之的是,孩子也開始能夠同理我、關心我,幫忙我,與我一起合作許多事情
從新新保母人初千日的期刊中可知,寶寶手語、寶寶瑜珈、寶寶按摩(我稱為寶寶0歲鐵三角),都可以幫助大寶度過這一個退化的時期,為什麼呢?
我們的肌膚底層佈滿了神經,按摩本身就是透過大量的肌膚接觸,達到孩子被愛及安全感的滿足,及心理情緒的安撫。大人在按摩的時候會感到放鬆、舒服,嬰幼兒也是。家長也可以讓大寶來幫二寶按摩,肌膚跟肌膚接觸,會產生連結,加上大寶能夠控制自己的手部力道,不只可以促進手部的大動作及精細動作,還能夠因為照顧到二寶,而產生責任感與幸福感。即使蜜亞醬已經3歲半了,我跟她也會在睡覺前為彼此按摩
按摩跟手語一樣,0歲-99歲都可以接觸
寶寶手語,則是可以跟大寶看繪本、玩手指搖、唱歌,讓大寶感受到跟大人的互動不變之外,也是幫助大寶找回跟大人一起學手語的快樂記憶,同時幫助大寶傳承與複製到跟二寶之間的互動,當二寶因為大寶比手語兒更快學習到手語,大寶內心也會產生無法比的成就感。同時,大小寶的語言能力也能夠透過寶寶手語,有更多的促進與活化
寶寶瑜伽,更是可以給正值活動量大的大寶更多耗能,以及幫助大寶促進心理安全感與自我控制能力。肌肉及肢體的訓練是內外相通的,由內而外的控制,讓大寶對自己的衝動有更多的覺察,若家長也常跟孩子練習將內心話、情緒說出來,孩子行為上的衝動控制及自我控制能力,與語言能力會相輔相成
有時候來上我寶寶瑜珈課的大寶,大多3歲-5歲,我會跟他們互動,也會給他們練習瑜珈,當他們發現他們也可以做到一些高難度瑜珈(譬如,倒立),他們當下會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,找回「長大」的感覺,減少退化的機會,回家也會想要跟爸爸媽媽玩瑜伽
關於其他運動、游泳、球類技能,玩水、塗鴉、繪畫,這些體能及sensory play,都持續可以陪伴大寶玩樂。讓大寶持續發展,也有情緒抒發的功效。當然了,重點在於家長願意專注陪伴孩子,一起度過這個需要適應的時期
雖然我沒有二寶,我還是有陪蜜亞醬一起看相關的繪本。我的教養重點不在於有沒有二寶,而是想要引導蜜亞醬對別人有同理心、關懷心,而我也發現,當一群孩子一起玩的時候,她通常是會照顧比她小的幼兒寶寶,並展現願意與之分享的能力,以下三本是我們一起共讀的繪本
安東尼布朗的「小凱的家不一樣了」-孩子的無現想像力,自我安撫,處理迎接新成員的焦慮
「弟弟,那是我的毯子」-安全感與同理心
「妹妹生病了」-同理心,身為姊姊長大了
這篇未來Family刊登的文章,不是我寫的,也可以參考看看喔
手足爭寵,要靠父母合作來解套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601614166748301/posts/2254411961468515/?d=n
#與嬰幼兒談手足之情
#嬰幼兒手足之爭
#同理心教養
#寧寧老師
#寶寶手語
#寶寶瑜伽
#寶寶藝術塗鴉
#親子情緒教育
更多寶寶手語、寶寶瑜伽、寶寶藝術創作、親子情緒教育課程資訊,請查詢寧寧老師粉絲專頁「蜜亞麻花園」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signlanguage.babyyoga.babyart.babyEQ/
大多數的家庭一開始都會引導孩子,有新成員要加入我們,是一件充滿祝福與值得期待的事情
但是,對於大寶來說,要面對新成員的加入,本來習慣的家庭組成即將改變,父母及家族的關注重心轉移.....等,他們的心理必定產生一些波動,家長一定要能夠細心、細膩的留意,幫助大寶適應
我很常遇到家長跟我諮詢大寶的情緒及行為問題,這些情緒及行為問題,有一部分是源自於對弟弟妹妹的加入,使得他們產生不適應。最常見的就是「退化」行為,孩子會突然的愛哭鬧、耍脾氣、做一些惹惱父母的事情以求關注...等
迎接弟弟妹妹的出生,孩子在心中最怕的就是「媽媽/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?」。可能「被遺棄」的恐懼,會從知道有二寶或三寶之後開始在心中擴大。尤其當他們實際觀察到「媽媽/爸爸,因為忙於照顧二寶,而無法像以前那樣,一心一意的注意自己」時,他們心中的不安疑問,會自動地成為真實。對幼兒來說,這樣的情緒與信念,若沒有機會被接納安撫,他們通常會出現「類叛逆」或者「退化」,來引發來引發父母的關注。而退化行為與情緒失控的程度,則是因人而異。因此,家長需要深度的同理和保證給孩子安全感,幫助大寶不會那麼害怕與恐懼,也能減少爭風吃醋的情況,或「希望弟弟妹妹消失」的負面念頭
除此之外,爸爸媽媽也要注意,「孩子準備好當哥哥姊姊了嗎?」。切忌以「你已經是哥哥姊姊之名,要求禮讓弟妹」,或者不讓孩子有表達情緒的空間。也要留意,賦予大寶「你也要一起照顧弟弟妹妹,你好棒」的任務,必須是大寶發自內心想要這麼做,否則,強迫孩子承擔兄姐的責任,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不適應,並且壓抑內在真實的情緒,我就遇過一個例子,大寶會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,偷偷欺負還是小嬰兒的弟弟妹妹,被發現之後,被大人修理的很慘,後續也產生更多退化行為,以求大人關注
孩子在準備好成為哥哥姐姐之前,需要「先成為他自己」。而成為他自己的過程,爸爸媽媽一樣要關注與陪伴在他們身邊
除了家長的態度要對之外,平常也不要忘了給予大寶他本來就有的「足夠的擁抱、陪伴、關注與愛」,給孩子滿滿的愛,我們不一定是把時間全部都給他們,因為我們有太多的事情了。而是「陪伴孩子的時候,不管時間多久,父母當下都是專注和享受的」
父母引導大寶,讓他們持續在「當爸爸媽媽的寶貝」中有足夠的安全感。在平衡照顧小寶及陪伴大寶上,我會建議家長,二寶出生之後,大寶相對的關注變少,他們反而更需要被「完整的關注」。在二寶不在時,被爸爸或媽媽,尤其是媽媽,「完完整整的陪伴」,讓他們可以「完全的擁有媽媽」。最好是可以固定安排陪伴時間,譬如一週2-3天一個時段2-3個小時,讓大寶能夠「完整」的擁有他在意的父母親。每一個陪伴的當下,要做什麼都可以,一起玩、上一堂課、一起吃一頓飯、看書、唱歌、或者看電影....等都可以。如此,讓大寶感覺到,好像回到過去被爸爸媽媽一心一意關注的狀態中,大寶心中會持續滿足安全感,讓大寶持續能了解「我不會失去/我不會被放棄」是一個不合理信念,也會減少「弟弟妹妹搶走媽媽爸爸」的失落與競爭感,退化及「類叛逆」行為也會減少。相對的,孩子也會朝向長大與獨立的路上走
當我們遇到孩子出現情緒,或者與我們期待不同的行為時,要先了解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、這些行為背後的需求是什麼,大多數的「不聽話行為」,都是為了得到關注,這個情形跟青少年很像。我們要先相信孩子絕對不是故意的,而是某些情緒、需求沒能被滿足。此時,好好瞭解孩子,和孩子在一起,與他們連結,賦予足夠的安全感,對孩子來說,才能幫助他們面對調整不適切行為到適當行為
我非常鼓勵大家,當遇到大寶適應二寶問題的時候,大家可以跟大寶(尤其是表達能力已經很好的大寶)連結,好好理解他們,專心地聆聽他們。我們面對大寶的情緒及「退化行為」,一定要能夠先同理孩子,並接納他們的感受與行為,了解孩子們的內心感受與想法,與他們討論及溝通,如何一起合作解決,滿足內心的需求
我曾經遇到一個例子,一位媽媽找我諮詢,因為比較多的時間需要照顧二寶,家中大寶出現了一些情緒問題,表現出退化行為,本來事情可以用說的,卻常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。我評估這個大寶的年紀是可以表達自己的狀況,因此建議媽媽,在跟孩子單獨相處的狀況之下,專心、溫和地聆聽孩子的需求,引導孩子說出內在的情緒,以及孩子希望媽媽怎麼做,他的心情會好點。於是媽媽依我的建議,了解到孩子對於媽媽要花較多時間照顧二寶,他覺得有些難過,而這個孩子的一個期待,僅僅只是希望媽媽專心的陪他玩他喜歡的遊戲。媽媽除了發現原來是可以跟孩子這樣互動,了解孩子之外,也在了解到孩子的感受與期待之後,對孩子有更多的好奇,問到孩子最後還很害羞的說,媽媽別再問了拉~
在聆聽當中,大寶感受到,家長是在乎、關注他們的,往往大寶也很願意把心情告訴我們,並跟我們討論他需要大人怎麼做,幫助他們在面對「爸媽還愛我嗎?我的愛被搶走、我會不會被遺棄...」等焦慮、不安、恐懼、害怕等情緒與想法中,感受到正面的情感經驗,而慢慢學會自我安撫,和了解自己的恐懼是正常的
在我聽到媽媽給我的回饋之後,覺得很感動。後來,這個孩子的退化行為有改善。我相信是因為媽媽有調整了陪伴的方式,更重要的是,孩子被關注到,感受到被在乎、被愛。當我們願意了解孩子時,孩子也願意與我們分享他們內在的聲音,我們就能產生連結,就能夠一起解決與面對問題
一般來說,家裡有新成員加入時,大寶的年紀多數是可以對話和溝通的。我們不強迫大寶說得好,但可以就他們當前的發
展,讓他們練習將心裡面的感受說出來
另外,其實不一定是因為有了二寶,大寶才會退化。3-4歲的孩子本身就有一個發展特徵:「退化」行為,我女兒蜜亞醬3歲之後,也出現了退化行為和分離焦慮,她有時候可以成熟、穩重的像個小大人,有時候又像個小寶寶一樣,前額葉失去功能,會任性、哭鬧、做一些讓媽媽生氣的事情。我後來做了一個調整,就是我把一些時間挪出來陪伴蜜亞醬,跟她在一起的時候,專注專心,非必要不使用手機。當我們需要調整的時候,我也會專注認真的聆聽她、同理她,並與她討論事情,溝通無法立刻滿足的慾望如何解決。我發現,蜜亞醬的退化行為在很短的時間內漸漸不見了。取而代之的是,孩子也開始能夠同理我、關心我,幫忙我,與我一起合作許多事情
從新新保母人初千日的期刊中可知,寶寶手語、寶寶瑜珈、寶寶按摩(我稱為寶寶0歲鐵三角),都可以幫助大寶度過這一個退化的時期,為什麼呢?
我們的肌膚底層佈滿了神經,按摩本身就是透過大量的肌膚接觸,達到孩子被愛及安全感的滿足,及心理情緒的安撫。大人在按摩的時候會感到放鬆、舒服,嬰幼兒也是。家長也可以讓大寶來幫二寶按摩,肌膚跟肌膚接觸,會產生連結,加上大寶能夠控制自己的手部力道,不只可以促進手部的大動作及精細動作,還能夠因為照顧到二寶,而產生責任感與幸福感。即使蜜亞醬已經3歲半了,我跟她也會在睡覺前為彼此按摩
按摩跟手語一樣,0歲-99歲都可以接觸
寶寶手語,則是可以跟大寶看繪本、玩手指搖、唱歌,讓大寶感受到跟大人的互動不變之外,也是幫助大寶找回跟大人一起學手語的快樂記憶,同時幫助大寶傳承與複製到跟二寶之間的互動,當二寶因為大寶比手語兒更快學習到手語,大寶內心也會產生無法比的成就感。同時,大小寶的語言能力也能夠透過寶寶手語,有更多的促進與活化
寶寶瑜伽,更是可以給正值活動量大的大寶更多耗能,以及幫助大寶促進心理安全感與自我控制能力。肌肉及肢體的訓練是內外相通的,由內而外的控制,讓大寶對自己的衝動有更多的覺察,若家長也常跟孩子練習將內心話、情緒說出來,孩子行為上的衝動控制及自我控制能力,與語言能力會相輔相成
有時候來上我寶寶瑜珈課的大寶,大多3歲-5歲,我會跟他們互動,也會給他們練習瑜珈,當他們發現他們也可以做到一些高難度瑜珈(譬如,倒立),他們當下會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,找回「長大」的感覺,減少退化的機會,回家也會想要跟爸爸媽媽玩瑜伽
關於其他運動、游泳、球類技能,玩水、塗鴉、繪畫,這些體能及sensory play,都持續可以陪伴大寶玩樂。讓大寶持續發展,也有情緒抒發的功效。當然了,重點在於家長願意專注陪伴孩子,一起度過這個需要適應的時期
雖然我沒有二寶,我還是有陪蜜亞醬一起看相關的繪本。我的教養重點不在於有沒有二寶,而是想要引導蜜亞醬對別人有同理心、關懷心,而我也發現,當一群孩子一起玩的時候,她通常是會照顧比她小的幼兒寶寶,並展現願意與之分享的能力,以下三本是我們一起共讀的繪本
安東尼布朗的「小凱的家不一樣了」-孩子的無現想像力,自我安撫,處理迎接新成員的焦慮
「弟弟,那是我的毯子」-安全感與同理心
「妹妹生病了」-同理心,身為姊姊長大了
這篇未來Family刊登的文章,不是我寫的,也可以參考看看喔
手足爭寵,要靠父母合作來解套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601614166748301/posts/2254411961468515/?d=n
#與嬰幼兒談手足之情
#嬰幼兒手足之爭
#同理心教養
#寧寧老師
#寶寶手語
#寶寶瑜伽
#寶寶藝術塗鴉
#親子情緒教育
更多寶寶手語、寶寶瑜伽、寶寶藝術創作、親子情緒教育課程資訊,請查詢寧寧老師粉絲專頁「蜜亞麻花園」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signlanguage.babyyoga.babyart.babyEQ/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