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|家庭的形式可以多元,唯有愛是不變||諮商心理師郭蕙寧

 ||家庭的形式可以多元,唯有愛是不變||

繪本「各種各樣的家—家庭大書」,差異讓世界更美好、有趣




課程之後,有一位媽媽前來找我問問題。媽媽提到,她是未婚有一個孩子,如果未來孩子問到關於「爸爸」的問題時,要如何與孩子分享「家裡沒有爸爸」呢?


過去也曾遇過好幾位媽媽前來找我討論,關於自己未婚,孩子開始問起「爸爸」問題時,該怎麼跟孩子分享呢?


現在家庭組成方式是多元的,我都鼓勵媽媽們,想想看現在的家庭是由誰跟誰組成的?家庭的定義,不再只是一種,而是有各種不同的樣貌。


也可以帶著孩子來認識其他多元的家庭組成,讓孩子了解,這就跟每個人都不一樣,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事物一樣,家庭的組成也是。


#差異是正常的現象


.

#面對孩子問起家裡為什麼沒有爸爸時?


當孩子開始注意到別人家裡有爸爸,而自己家沒有時,媽媽可以用溫柔而真誠的方式,來陪伴孩子理解:


 「每個家都長得不一樣,有些家有爸爸媽媽,有些家有阿公阿嬤,也有像我們一樣,只有媽媽和寶貝,每一個家都是完整充滿愛的喔~」


「家不是看有幾個人,而是看有多少愛。我和你,就是一個很棒的家~」


「有些孩子有爸爸每天陪著,有些孩子的爸爸住得比較遠,有些孩子沒有爸爸在身邊。每一種家庭的故事都不一樣,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樣~」


「雖然我們家沒有爸爸,但你有媽媽的很多愛,也有很多關心你、喜歡你的人在身邊喔。」


「我選擇成為你的媽媽,是我這輩子最開心、最棒、最有力量的事。你是媽媽的寶貝,我們陪伴彼此一起冒險,一起長大。」


「每個孩子的出生都有不同的故事。你的故事是媽媽一個人決定勇敢地迎接你來到這個世界。雖然我們的生活裡沒有爸爸,但你並不是少了什麼,而是多了我跟你,我們這份特別的親密和愛。」


.

然而,有些媽媽也會疑惑,孩子的人生中沒有「爸爸」這個角色,對於孩子的發展是否會有什麼影響呢?


就如同我上面分享的,每一個家庭得組成都可以不一樣,這個不一樣只是一種現象,對於孩子的成長,只要他是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,有穩定的大人陪伴著,對孩子的身心發展,其實並不會有什麼影響。


至於孩子怎麼認識男性角色,即使家裡沒有「爸爸」,孩子仍然可以從生活中的其他男性身上,感受到男性特質的樣貌,進而建立健康而多元的性別認同與理解。


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孩子:


溫柔地與孩子分享,「雖然我們家沒有爸爸,但世界上有好多好棒的男生。像是你的叔叔、阿公、老師、隔壁的修車伯伯,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樣子,像是一顆顆星星,都可以幫我們看見世界上男性的多種樣子。」

 

「你可以自己決定,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男孩樣子,也可以慢慢長出屬於自己的樣子,不一定要像誰。」


也可以日常互動中,擴展孩子眼中的男性形象,自然塑造多元男性特質的認同,像是用語言開啟探索:「你覺得某某叔叔是什麼樣的人?」「你喜歡那位男老師的哪一個特質?」「男生一定要怎麼樣嗎?還是每個人都可以不一樣?」


對孩子內在男性特質的肯定,是所有性別都重要的。每個孩子都有「內在男性能量」,例如勇敢、行動、保護、堅定、探險…等特質,如同 榮格心理學中的「Animus」,這些特質都可以透過故事、遊戲、生活經驗中慢挖掘和培養,父親角色不是絕對需要的唯一帶領。


現代女性也不再只是一種樣貌,跳脫刻板印象,女性兼具柔軟和堅強、保護和冒險、柔情與勇敢...我們的特性不再只是強調內在單一性別的刻板樣子。反之,爸爸也可以細心、細膩、溫柔,充滿感性啊~


所以,在日常中孩子的眼裡,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,只要是你想要成為的樣子,不需要條件,都可以!


.

這篇文章的主題,我也想分享一本繪本-《各種各樣的家——家庭大書》(The Great Big Book of Families)由瑪麗·霍夫曼(Mary Hoffman)撰寫,羅絲·阿斯奎思(Ros Asquith)繪圖,維京國際出版。


「家庭大書」繪本,是一本充滿包容、溫暖與尊重多元的家庭繪本。


家庭大書為每個擁有獨特故事的家庭與孩子說話,像是一雙打開溫暖的手,溫柔地接住每一種家庭的樣子。


不論是兩個爸爸、兩個媽媽的家、只有祖父母的家、寄養家庭、雙親共養或單親家庭,這本書都以平等與尊重的眼光看待,彷彿在對著孩子說:「你不需要像別人,你的家就是最棒的樣子。」「你不需要跟別人一樣,不一樣是讓世界更美的方式之一」。


書中用圖像和簡潔語句,帶孩子走過生活的各個場景,例如,有的家庭喜歡吵熱鬧,有的安靜又溫柔、有的孩子住大房子,有的和家人擠在一起、有的家每天都吃一樣的飯菜,有的家什麼都嘗試一點點。每一頁都是給孩子,給一個家庭的擁抱。


差異性,絕對不是我們歧視的理由,每一種樣貌不是對比,而是如彩虹般的並列。沒有哪一種比較好,只有更多的樣子,共同組成一幅更完整的世界。


這本書裡,每一句話都像是在對孩子溫柔耳語,為孩子拓寬內心的涵容,不只是涵容自己,更是包容差異,我們看到的不同不是奇怪,是另一種美。每一個人的家都沒有缺少什麼,而是多了更多篇讓人想繼續聽下去的故事。


世界上多麼神奇,有好多不同的樣子,讓我們一起欣賞、一起學習。


這本繪本也是我常對未婚媽媽、同志家庭、單親照顧者分享的繪本,繪本為我們帶來了鼓舞。


同樣是單親家庭的我和女兒,在女兒稍大之後,也曾經問我,為什麼爸爸沒有跟我們一起住?我就是用這本繪本,與孩子聊「完整的家在充滿愛與歡樂」,「不一樣,是讓世界美好的設定」「最重要的事是我們陪伴彼此」「你有好多人愛著你,在你身邊的人都是家人」。

 

這本書自然地展現多元,不需要強調某一類型家庭的「合理性」,它讓所有家庭並肩站在一起,就如同路過公路的每一個人,都是風景的一部分。


讓我們一起學習,不是告訴、規定和框架孩子,什麼是正常的家庭,而是和孩子一起認識愛的樣子可以有很多種。


多元不是特例也不是少數,而是常態。

 

-上面字好多啊~重點概念有下面三個:

📍未婚媽媽如何與孩子談家裡沒有爸爸? 多元家庭的概念與認識、減少因差異而產生的歧視


📍如何陪伴孩子在沒有父親角色下發展男性認同,每一種性別都可以兼具多元特質,性別刻板印象請留在上一個世紀


📍介紹繪本「各種各樣的家—家庭大書」,認識多元家庭與樣貌,為孩子心中注入愛與安全感,差異讓世界更美好、更有趣。


#諮師心理師郭蕙寧

#繪本各種各樣的家家庭大書

#差異讓世界更美好更有趣

#單親家庭未婚媽媽

#多元家庭

#多元的性別認同

#跨越性別刻板印象


||單親繪本分享-單親不擔心,單親不是負擔|| 諮師心理師郭蕙寧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EHZ2sPauo/?mibextid=WC7FNe


||媽媽有情緒是可以的嗎?||親愛的你妳可以有情緒,療癒自己才能療癒孩子 by 諮師心理師郭蕙寧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301641166910569/posts/1203840070024003/?d=n


留言

熱門文章